“小區咋成了自由市場?以前有人養雞養兔,現在竟然開始養蜜蜂了!”近日,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青山社區新悅花園業主群里“炸”開了鍋。有的擔憂蜂會蜇人,有的指責不該在居民區養蜂,還有的要求物業和社區立即將蜂遷走。一時間,一場因“蜂”而起的鄰里風波拉開帷幕。
原來,不久前,新悅花園3號樓居民李先生出于個人興趣,在小區公共區域私自放置蜂箱養蜂。隨著蜂群逐漸壯大,蜜蜂頻繁在小區內飛舞,不僅給居民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,嗡嗡的蜂鳴聲也影響了周邊住戶的正常生活。
接到居民反映后,青山社區幸福樓院黨支部積極調動社區網格員充分發揮“神經末梢”作用,通過面對面、微信群內與涉事區域居民,以“拉家常”的方式耐心傾聽訴求,細致記錄居民所憂,并以“事事有回應”的承諾安撫居民情緒。社區黨支部書記多次電話與養蜂居民深入溝通,從民法典相鄰權規定、社區和諧公約、公共安全隱患等多維度展開勸導,在法理與情理間尋找平衡點,以共情式溝通打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。
面對李先生“未占私域、蜂群無害”的堅持與抵觸,網格員孫麗娟多次利用晚間休息時間與他電話溝通解決方案,她以鄰里守望的情感紐帶喚起共鳴,又結合蜜蜂蜇傷孩童的真實案例剖析潛在風險,用鮮活事例將“小矛盾”與“大安全”緊密關聯。轄區警務室民警也通過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法規,講解城區養蜂行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合規邊界。最終通過大家“繡花功”般耐心細致的溝通,李先生認識到居民小區養蜂對公共安全的潛在威脅,自己的行為給鄰里帶來的不便,在端午節假期期間把蜂箱全部搬離小區。
“現在出門遛彎再也不用提心吊膽,總算能放心在小區溜達了!”隨著蜂箱的順利搬離,新悅花園3號樓的居民們心中的擔憂也隨之消散。這場“蜂”波的化解,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,更修復了鄰里之間的關系。(記者 張濤)